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放手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就在國中二次基測的隔日,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發起「爭取12 年免試國教」遊行,要求在民國101年實施全面十二年國教免試升學。主辦單位表示,遊行目的以完全免試、高中職入學不採計在校成績及廢除基測的十二年國教為訴求,希望孩子不要在考試中渡過童年。
十二年國教是否真能解決台灣長期以來的教育問題,恐怕得要有更細緻的討論,但國民「義務教育」(compulsory schooling),或更精確的稱為「強迫教育」,的確可以讓學生有基本的授教權,特別經濟弱勢者,透過義務教育能讓學生有起碼平等的立足點,也可以減輕家長的經濟壓力,稍稍舒緩教育商品化所帶來的問題。

不過,即使十二年國教能平等且有保障孩童的授教權,或者能提高中低收入者教育程度,卻未必會因此讓孩童學習更快樂、教育品質未必會提升。尤其是華人文化裡的「唯有讀書高」扭曲價值,以及「好面子」的競爭心態,恐怕才是造成孩子不快樂、教育問題叢生的重要原因。
這陣子有機會執行教育部的「國民中小學媒體素養推廣計劃」,其中一個項目是兒童近用媒體的培力,希望透過種子學校的徵選,培養孩子利用影音器材拍攝及紀錄在地的生活與文化。有趣的是,雖然參加徵選的學校都強調要讓孩子企劃內容、操作機器,透過孩子的觀點觀看世界,但在實際執行時,許多老師都「搶」著寫劇本、「搶」著拿攝影機,比學生更為投入;即使不那麼主動積極,有些也會像交通警察一樣,引導並規訓學生的製作方向,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機會,當然大人也無法學習從孩子的眼中觀看世界。
老師們如此積極的原因未必是對影像紀錄有多大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最後的作品代表學校的榮譽,怎麼可以放心讓孩子自己亂搞,畢竟涉及到學校的面子,茲事體大,不可不慎。不過,這種情形並不特殊,也許我們就曾聽說許多學校極為重視的「科展」,其實是許多老師辛苦的結晶,而學生們的創意恐怕早湮沒在老師們的努力中,找不到自己的出頭天。然而,這樣文化與心態若不好好反省,教師及家長若不願意放手,即使免試到高中,通往大學的歷程仍會是許多孩子的夢魘。
不過,更重要的是,到底這個社會如何肯定一個人的存在價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文化價值已經框限了我們的教育方向,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的志願是要當「拉麵王」,或者是個修車高手,恐怕不會得到家長的太多鼓勵,除非這些技能有利於大學推甄,幫孩子逐步登上「好」學校。
當然,上頭的想法並非存在每位家長或老師的心裡,即使有類似觀點的師長,有時也是出於社會集體的無奈,只是,如果我們真的要解決孩子們的困擾,除去升學主義的災難,要面對的恐怕不只是制度的問題,而是大人們的心態;同樣的,是社會如沒有對多元文化與技藝有更多的理解與尊重,「讀書」仍會是許多人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更多立意良善教育制度,也無法阻止升學災難的漫延。

0 意見: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