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讓影像成為社會的進步力量--寫於2012年「南方影展」


很久以前就知道「南方影展」,但從未參與,也印象模糊,一直到舉家由北南遷,移居嘉義之後,才開始有了接觸。

2010年,受邀參與南方影展決選,評審過程唇槍舌戰、精彩絕倫,彷偌一場世紀辯論。雖然享受著觀影及論辯的極度快感,但對「南方影展」長久以來的疑惑卻一直纏繞著我:究竟什麼是「南方」?「南方」意味著什麼?什麼是南方影展的「南方觀點」?

除了是因為身為評審必須理解主辦單位的活動宗旨與意義,另一方面,我也納悶,在台灣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影展中,「南方影展」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該有什麼樣的定位與價值?不只是我,相信許多人也著同樣的疑惑。

長期以來,「南方」這個概念就存在濃濃的政治價值,在區位政治上,「北方」標示著富裕、帝國、中心,而「南方」不僅是地理的相對概念,也意味著「貧窮」、「殖民」與「邊陲」,但卻同時蘊涵著「野生」、「反抗」與「民主」的精神與力量。

從帝國主義無情擴張,到1980年的新自由主義的專斷橫行,從國家到財團,不論誰是真正的掌權者,官商交融的跨國資產階級,總是掌握了國際政治的分配權力。於是,我們看到財富與文化詮釋的權力集中在歐美少數國家之手,第三世界國家雖然跳脫軍事殖民,卻仍深陷經濟與文化的操控,在地產業淪為血汗工廠,消費文化與符碼大量入侵;發展中國家內部,經濟發展長期以來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論述,在這樣的政治正確下,「科技」、「現代化」、「高度」、「速度」成了社會進步的重要概念,於是老舊的社區與古蹟被迫更新、河岸部落因為「美觀」而被強遷,豐腴的稻田為了科學園區無意義地擴張遭到怪手無情的剷平,掠奪式的主流價值,完全無視國際或國境之內文化、城鄉、性別、階級、環境的公平與多樣發展。有趣的是這些看似老掉牙的批判論述雖早已存在多年,卻仍能適切地作為今日新自由主義發展窘境的最佳註腳,無疑是進步社會的最大諷刺。

即便是文化生產,也難以擺脫「產業」與「票房」的主流思維,在這樣的原則下,大量出現利於販售的複製商品,不僅單調,而且齊一,不但標準化,也往往缺乏創意,即使偶有驚豔之作,有時也會在未通過「市場」檢驗之前,就被買辦判定出局。 特別是邊緣的聲音,或被歸於「另類」的創意,經常遭到剷除或收編,於是, 我們甚至看到 許多以「獨立」之名的展演,不斷地出現國家與資本干預的身影。

社會本來就是由不同個體組成,也存在多樣的觀點與創意,原有的多元價值豈能任其消失怠盡?這些年,不論是反對利潤至上、單一價值的行動主義, 或者,扺抗全球資本擴張的在地行動,一個接著一個的反思與反抗的力量在世界各地逆勢而起,也因此,一種有別於「主流」、容許「異端」、鼓勵創造,並且非以發展經濟為唯一宗旨的「南方觀點」便顯得格外重要。沿著這樣思考與關懷,經過多次討論,於是,南方影展有了更明確的「南方觀點」:

南方影展,一個關注邊緣、爭議、開創、多元的影像平台。為鼓勵全球華人影片,特別設立「南方獎─華人影片競賽」單元,能以呈現嶄新獨特的影像美學視野、關注人文和環保、具有社會議題之穿透性及爭議性之影像作品,均為徵件與入選之對象。

雖然如此,「南方觀點」並不是全面反對既有的主流文化,或者要取而代之成為另一種霸權的單一價值,因為不論觀點多麼霸氣或多有創見,都只是社會的一種,不該有優、劣、高、低之別。相反的,「南方觀點」強調的是包容、多元、進步,是在對既定的價值提供反思與批判的可能,在習以為常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常規中,透過文化行動,讓影像成為社會的進步力量,提供對話與思考,藉由破壞、挑戰、辯論、反省,讓社會不斷前進。

一個社會是否進步,文化是否能有多元面貌並具創造性,往往在於該社會能否關照邊緣、容許爭議、刺激創新、多元並存,而「南方影展」作為一個影像平台,恐怕是責無旁貸。 

0 意見: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