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是誰教你詐?


「誠實是美德」、「誠實是上策」,這是我們從小就學會的道德想像,也是「有品」者的基本行為。這些道德言語不只在課本裡告訴我們,也利用「小木偶的長鼻子」威脅我們、「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來誘惑我們。

「誠實」在宗教信仰裡是重要的誡命,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維繫社會運作的信任基礎。例如,你去夜市享受美食,並不會拿一根銀簪試試小吃有沒有毐,你會交易,信任小販不會害你,是因為你假設他沒有騙你。即使這樣的價值不斷被挑戰,我們有時也會不誠實,但似乎又是當代社會難以除去的必要基底。

 雖然要作到百分百誠實比登天還難,但很少人會認同政府官員、政治人物可以帶頭不誠實。即使我們的政客總是A錢,或者大言不慚的說:政見可以不必落實,但其下場終究會遭到選民的唾棄。
或許我們可以容忍人們無奈下的謊言,或者,政客無傷大雅的欺騙,但如果當欺騙成為「制度」,政府帶頭教我們詐,社會又是什麼樣的景象?
前陣子NCC打算放寬置入性行銷的規範,雖然在「衛星廣播電視法草案」中明訂新聞報導及兒童節目不可以作置入性產品,但NCC發言人陳正倉卻補充說:新聞專題、談話性節目則適度開放商業性置入性行銷。
新聞報導和新聞專題不應該有所區別,他們都是「新聞」,新聞的本質是在追求真相,閱讀新聞的目的是為了尋求正確的消息,作為生活決策及與公共參與的指引(例如:消費與投票)、同時希望看到社會上的不同觀點,並期待新聞媒體能監督有權力的政商勢力;相反的,置入性行銷的本質是宣傳,宣傳未必不真,但難免誇大,並且會刻意隱藏負面的資訊,甚至可能惡意欺騙。當新聞成了置入性行銷,我們看的新聞將是真相?還是謊言?未來又會有多少假新聞專題之名,行廣告之實的「新聞」出現?提供民眾正確資訊、維繫社會信任的新聞媒體將失去原有存在的意義。
問題還不止於此,新聞媒體存在的目的要監督權力者,但新聞成了置入性行銷,我們又如何能相信一個充滿置入性行銷,擅於誇大事實,甚至滿口「謊言」,拿人錢財的媒體會去監督、批判施予他小惠的權力者呢?如果新聞媒體不被相信、無法監督權力者,那麼,民主政治又如何維繫?這不是危言聳聽,國內外政商勢力透過廣告、置入性行銷收買媒體的例子早就屢見不鮮。未開放就如此,一但讓欺騙「制度化」,又該如何收拾?更糟的是,置入性行銷意味著有錢人才可以在媒體說話,沒錢的小老百姓只能等待媒體垂憐。這個社會將會是大者恆大,弱者恆弱,有錢更是老大!
媒體業者因為生存困難,希望開放置入性行銷,NCC則是認為舉證「很困難」,才決定放寬處罰標準。但坦白說,這就像職棒打假球,若是球團告訴你生存不易,檢調告訴你很難防止黑道介入,所以決定開放打假球,到時候球團成了四海獅、竹聯象、天道熊、縱貫牛,情何以堪?而記者像是被脅迫的球員,成了被操控的棋子,新聞成了有權力者的禁臠,對努力工作的媒體人又是一大傷害。
NCC要思考的是如何健全媒體環境,讓媒體經營符合應有的經濟規模,才能為台灣媒體產業找到生路。大搞就地合法,向現實妥協,只會顯現政府的無能。市場的餅就是這麼小,廣告購買只是大風吹的遊戲,不但業者終究無法生存,更會是壓垮新聞專業與信賴感的最後一根稻草。更何況當新聞不再報導真相,人們不再相信新聞,假借真實掩護宣傳的置入性行銷,又會有多少效果?
我們政府把經常品德掛在嘴上,卻處處破壞道德,開放置入性行銷或許一時能增加部分媒體收入,掩飾政府無能窘境,但破壞卻是社會的信任基礎、民主的重要基石,帶頭教我們詐的政府又有什麼好信賴?

圖片來源:http://hacome.pixnet.net/blog/post/37741345-%E4%BD%A0%E6%9C%89%E5%A4%9A%E6%84%9B%E8%AA%AA%E8%AC%8A%EF%BC%9F

0 意見: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