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叫小學生去立法院綁白布條」不行喔?


幾個禮拜前,有位共同參與「中小學媒體素養推廣計劃」的協同主持人問我一個問題:聽說你要叫小學生去立法院綁白布條呀?
這位協同主持人和我一起參與這個計劃,是位教育大學的教授,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同一團隊,另一位教育大學的教授和她起我對媒體素養教育的看法。
「是哦?」我頓了一下,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回答什麼,因為不明白,這為什麼這個問題會是個問題。
「呵有什麼不可以呢?」

這位老師並沒有答話,「沒有啦,我只是聽說的啦!」勉強化解了尷尬。
他們似乎是「擔心」我在媒體素養計劃所要編寫「教學手冊」以及「師資培訓課程」裡教孩子如何抗議,這對中小學教育來說恐怕是大不逆。
「中小學媒體素養推廣計劃」是教育部推動的工作,參與這個案子以來,就經常被問到,你們現在作的這個媒體識讀的計劃,和過去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富邦推動的師資培訓、編寫的教學手冊有什麼不同呢?
有點弱的問題,認真說起來,其中的一項大不同,大概就是「叫小學生去立法院綁白布條」吧?!
其實,我還沒有認真去想,到底要不要、該不該把「叫小學生去立法院綁白布條」寫在教學冊裡,畢竟對中小學生態及教學現場了解有限,該怎麼寫才能適得其所,真的有用,一直都在思索中,但就算真把「叫小學生去立法院綁白布條」寫在裡頭,我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可以、有什麼大不了的,這不就是民主社會裡的正常現象?基層教育不就是要「培養未來的主人翁」如何實踐公民權利的概念與方法,這不就需要從小開始培養嗎?就算真的寫了,我也不會寫「綁白布條」,因為現在遊行抗議大部分綁的是「黃布條」,有時也會有「紫布條」,而特定群體綁的是「綠布條」、「藍布條」、「紅布條」,很少有人在綁「白布條」的啦。
雖然扯了這麼多,當然,重點不是在於要不要綁白布條抗議,或者,綁什麼顏色布條,而是媒體素養/識讀教育,該怎麼定位?該教些什麼?
這是個大問題,這裡就不多談,簡單說,媒體識讀教育是個公民教育,除了辨析與解讀媒體文本,更重要的是,如何轉變媒體與閱聽眾既有的生產與消費關係、如何產生要有更積極的行動,如何熟知與公民權益相關的法令與規範、如何向媒體表達你的對他的看法、如何策劃一場公民行動或抗議活動,如何要求法律制定者實踐公民近用媒體的多元傳播政策,以及如何製作與掌握自己的媒體進而促成公共討論,這些基本的公民權力與權利,不都是媒體識讀/素養教育該談的嗎?
好了,有點像是在說教了,只是覺得,「叫小學生去立法院綁白布條?」應該只是個小Case吧!

0 意見: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