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台灣電視劇裡的盜匪總有個令人懷念,卻千古沒變的台詞,只要有人要經過山賊的地盤,賊頭們一定會大聲地嗆說: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若要過此路,留下買路財!
這句話之所以讓我印像深刻,除了是不斷重複的爛梗,更讓我知道原來只要付得起「過路費」,就能走遍天下。
當然,「過路費」在現在社會未必是強行收取,有時反而是合理的商業行為,也是一種使用者付費的觀念,例如,經過高速公路的使用者需要過路費,報章雜誌要到超商上架也要過路費。
不論是上架費或使用者付費,都算是自由市場主張的理性商業行為,但許多時候,商業行為並不理性,並不是給了錢就可以搞定一切。這次商業周刊和統一超商的爭議就是個例子。
商業周刊一篇描述「統一商再添高家人 高清愿孫女進駐」的稿子,雖然只有422個字,卻換來遭到統一超商短暫下架的命運。作為媒體通路的統一超商,不僅影響了商業周刊的生存,也成了我們能否接收到資訊的關鍵。
其實,通路早就是決定資訊流通的關鍵角色。報禁開放前,台灣的大型派報系統便已充分掌握發行通路,不但幫合作的報業集團擴張領地,也有效地擊退意圖進入市場的新業者。
1999年7月29日,台灣第四家晚報「勁報」正式加入台灣的報業市場,創辦初期轟轟烈烈、氣勢磅薄,不少英雄豪傑齊聚一堂,準備大顯身手。不過, 發行不到兩週, 便陷入派報系統與其他晚報聯手的肉搏戰,陸續傳出被跟蹤派報車、恐嚇送報生的事件,勁報的派報系統幾乎遭到封殺,最後只能黯然退場。
無獨有隅地,蘋果日報剛登台也面臨到類似的問題, 不過, 蘋果的身手較為靈活,乾脆放棄傳統派報通路,直接在便利店上架。
然而, 即使是付了錢,上了超商通路,也不保証是條康莊大道,萬一得罪了通路老闆,一樣還是寸步難行,商周遭到小七下架就是明証。但這其實並不是統一集團第一次耍狠,運用通路力量對付媒體。1999年2月21日年,中時晚報刊登7-11遭「千面人」勒索的新聞,引發統一集團的不滿,於是將中晚從報架上端換到最下層, 統一超商的通路佔中時晚報發行量的5成以上,中晚損失慘重,同屬晚報市場的「聯合晚報」卻莫名因此得利。
只是「聯合晚報」命運其實也好不到那去。2002年10月9日,聯晚刊出一篇有關國民黨中常委高清愿的發言,一樣遭到統一超商下架。有趣的是,這兩個事件的收場都是由媒體高層率隊向統一集團高層致意,才得以平息。不難想像,兩大報之後報導統一集團的新聞,恐怕得要戰戰兢兢。
其實,類似的情形也發生有線電視產業。雖然有線電視有近百個頻道,但許多頻道的上下架從來都不是由觀眾決定,例如,你原本很喜歡的「新眼光電視台」,有一天卻莫名其妙地被第四台業者趕出了市場;你可能從來沒看過「新唐人電視台」,因為這個已存在好幾年的電視頻遭到系統業者封殺,在大多數的有線電視上都看不到;更有趣的是,你們家的購物頻道原本就「東森購物」,但卻在在一夕之間換成「森森購物」;當然,還有去年中熱鬧非凡的「旺中併購案」,許多新聞台擔心遭到下架而「聯合沈默」,這則新聞當時幾乎在第四台完全消失。然而,這些改變都不是你決定的,因為在你拿起搖控器之前,作為通路的系統業者,早就幫你篩過了。
雖然我們日常生活的消費早就受到幾家大型超商的掌控,他們不只幫先我們決定消費的產品,更是上游產商能否生存的關鍵。不過, 我們並無法用單純的商品市場的來看待這連串通路影響媒體生產與流通的例証,因為我們假使想買不同廠商的產品,或許還有機會選擇不同的超商,購買不同的產品,然而,一但通路影響了媒體內容的生產,我們在任何一家超商買到的商業周刊或聯合晚報,內容卻都是一樣會受到通路的左右,新聞與資訊自由當然就控制在通路商的手裡。
換句話說,媒體壟斷並不是單純的市場佔有率的問題,還必須檢視經營者掌握了什麼樣的媒體,以及不同類型媒體結合後產生的跨媒體影響力。一但財團掌握了包括有線電視在內媒體通路,同時又掌握新聞頻道,並且具有決定其它頻道上下架的影響力,那麼,不僅強調自由競爭的市場將會一點都不自由,我們的資訊也會壟斷少數人的手上。
圖片來源:http://3ko.hehagame.com/showart.php?id=58493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