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食物,不能說的秘密?


許多人對台灣媒體的不滿大多著眼於「腥煽色」的報導,但除了少數諸如蘋果日報因為市場利益仍「堅守崗位」外,這些年在公民團體的監督下,這類新聞相對較少。

即使如此,媒體問題仍然嚴重,特別是最近的新聞越來越瑣碎化,行車紀錄器、youtube及藝人的微博當道,要不就是某些新聞強佔版面,例如,Makyio、「林來瘋」,不僅連播一兩個禮拜,甚至佔滿整節新聞,媒體雖然贏得了短暫收視,卻也透露了大眾媒體對公共事務的無知與無能。



這些報導雖然和大眾生活及興趣有關,但卻也讓我們沈浸在八掛、泛道德與短暫激勵的歡愉中,誤以為所謂的正義就是集體的窺視與撻伐;而大量的瑣碎化與同質性的新聞,排擠了許多對大眾生活有重大影響的議題,甚至錯過了世上更多重要的事務。

例如,當社會為 Makyio、林書豪瘋狂的那幾天,美國牛已打算闖關,但這則影響大眾生活甚鉅的新聞卻沒有多少媒體有興趣,絕大多數觀眾當時即使看了電視,上了網路,也未必知道牛肉的背後隱藏著這麼多不能說的秘密。

再把時間往前推三個月,獨立記者李惠仁剛完成震撼全台的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這則踼爆政府隱匿禽流感疫情的報導,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但除了新頭殼及蘋果日報,卻沒有電視媒體願意播出,早已被禽流感巫雲籠罩的我們,並沒有任何知覺。


雖然,「民以食為天」是古老明訓,但媒體裡和食物有關的節目卻多是烹調技巧和美食介紹,要不就是「黑心食品」等恐慌式的報導。這也使得我們對食物的認識只剩下口慾及感官,對於食物的生產過程,例如,在什麼地方生產?是不是受到污染?我們通常不太關心,而許多影響食物生產與進口有關的政策及環境問題,更是一無所知。


其實,大眾媒體該關注的是大眾生活,也只有服務大眾生活的媒體才能長久經營。只是大眾生活並不只是需要感官刺激,就好比有關食物的報導也不該只是挑起口腹之慾,還有影響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種種過程,都需要媒體幫我們把關與解密。

0 意見: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