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感情用事
「感情用事」通常不是個太好的形容詞,當有人被認為作起事來「感情用事」時,通常意味著這個人不夠理性,甚至情緒化。不過,我們作一件事時,真的不需要「感情用事」?不用付出真感情?
理性的思考與判斷會讓我們作起事來更能慎思明辨,就如同「光」一樣,幫我們把問題與方向看得更清楚,但「情感」的作用就好像是「鹽」,在你感到無力時能夠補充需要的能量,做起事來也會很有「味道」。
如果我們對我們所作的事情沒有情感,或者沒辦法投入感情,很容易失去動力的來源,因為不僅沒有辦法在事情的價值及意義上感動自己,也就很難出現感動人的力量,產生更大共鳴,並且,作起事來有如形式主義,只是為作事而作事。
有些事情如果我們 太過熟悉,工作內容一成不變,或者因為外在的環境導致心裡的疲累,就很容易失去就原初的力量,這種形式主義的現象也就特別容易發生。於是,工作不需要思 考,熟練地就像在寫填空題一樣,一個蘿蔔一個坑填滿工作流程,有時必須換點花樣時,就找另一個有點像又不會太像的蘿蔔把坑填滿,雖然,我們可以很輕易作完 事情,也可能因為此得一些金錢上的報酬,但這種日復一日的複製形式,不僅很難獲得工作上的成就感,也很容易感到無聊與疲憊。
其實,有些事作起來特別需要「感情用事」,例如,經常與人接觸的服務業,親切的面容與貼心的服務往往能否獲得工作成就的關鍵之一,不過,有時服務業者卻因為在工作條件不佳的狀況下,很難熱愛自己的工作,即使表面上撐起了笑容,但其實是充滿哀怨,一點都不開心,也很難真心。
在NGO工作更需要熱情,除了一樣是接近人的「服務業」,更重要的,NGO工作者往往也自詡能成為改變社會的感動力量,只是,如果我們連自己都無法對所作的事感動,又如何能有感動社會的力量?
在教會服事也是如 此,只是服事的對象不只是「人」,還是信仰,對人的服事如果無法感動自己,很難讓別人感受到信仰的真愛;如果唱出的讚美詩只有聲響,沒有靈魂;聖殿裡只剩 敬拜,卻沒有心靈與誠實,那就像哥林多前書裡所說的:「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空有形式,而沒有真 感情與真生命。
話說回來,期待所有的工作都能「感情用事」還真的很困難,除了主事者要能營造感動人的工作環境,如何能找回感動自己的原初力量,也許是擺脫「填空題」式的形式主義,讓自己工作開心與真心的第一步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