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紙媒體獨大的時代,新聞界有句老話:「我們必須把讀者設定在國中生程度。」這種說法主要是因為當時教育不普及,民眾的識字率不高,為了能傳達消息,報紙好賣,便將讀者的資訊處理與解讀能力認定為國中生程度,隨之調整內容。
不過,這句話卻成了許多媒體工作不求節目/新聞品質的藉口,並且誤以為「國中生程度」的觀眾只喜歡感官刺激,對於公共事務毫無興趣,於是在節目/新聞內容減少嚴肅的公共議題,盡可能提供刺激感官的內容。這種觀點不僅是對國中生的錯誤想像,也是不願認真作節目的說嘴理由。
事實上,即使觀眾真的只有「國中生程度」,媒體工作者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將新聞/節目作的雅俗共賞,吸引不同背景觀眾的興趣,特別是具有公共性的新聞與節目,更需要在節目製作上促成公共理解與公共參與。
會有這樣的問題除了來自節目製作者錯誤的觀眾設定與製作態度,也反應了節目製作的想像。、能力、經費的限制。許而多時候,節目製作者也會認為嚴肅的主題就得作的很嚴肅,大眾化的內容就要很搞笑、很「低俗」,但事實真的就是如此嗎?
日本製播的《稀世珍寶開運鑑定團》是個介紹古董的節目,但節目內容充斥著商業媒體經常使用的懸疑、競賽、猜謎、搞笑等大眾化元素,主持人及來賓的幽默對談,輕鬆呈現古董的歷史背景、地理所在,以及與擁有者的濃情密意,在娛悅的過程中,輕易學到古物的相關知識,走上一趟文化之旅,感受到人與物的奇妙情誼。但如果是台灣製作的古董節目呢?一張絨布上頭擺上古董,打上SPOT LIGHT,讓它盡情旋轉,再配上字正腔圓的北京語?
雖然,這樣的節目有時是因為對節目的製作缺乏想像,但這並不表示台灣的節目製作者沒有創意或過於一板一眼。相反的,創意的發想與節目製作都需要物質基礎,例如,日本製作的《美食競賽王》每集製作費六百萬日幣,而台灣的同類型節目的經費幾乎都在二十萬以下,再加上製作時間相短暫,想作出有創意的高品質節目的確有其難度。
然而,即使經費有限,也不能成為新聞、節目品質與創意難以發揮的唯一理由,如何調整製作節目的心態,以及對觀眾的想像,透過大眾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現公共,甚至嚴肅議題,有時候只有要動個小腦筋,或許真能在有限的資源下作出有趣的節目。例如曾經頗受歡迎的「王牌大賤諜」雖然是個打屁的談話性節目,但換個角度看,節目初期以詼諧的方式談論收視率現象、綜藝節目造假、藝人的勞動條件、節目的製作過程等,不正是另類的媒體識讀教育節目嗎?
0 意見:
張貼留言